稻瘟病是我國一類農作物病蟲害,也是我省水稻上最為重要的病害,可引起大幅度減產,尤其穗頸瘟危害程度重,發病時病部變褐壞死,可造成白穗以致絕產。其主要以分生孢子侵染及傳播,分生孢子發育最適溫度為24~28℃,相對濕度90%以上,適溫高濕,有雨、霧、露存在條件下有利于發病,高濕條件持續一晝夜以上,感病品種上病害極易流行。稻曲病也是江蘇水稻上重要的氣候型病害,發生時,受害谷粒在內部形成菌絲塊,最終形成黃色或墨綠色稻曲球,且產生毒素,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當溫度為25~30℃,田間濕度較大時,稻曲病流行風險大。
據氣象部門預報,9月上旬前期全省大部分地區有弱降水過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總體與大面積水稻破口抽穗期較為吻合,氣象條件十分利于穗頸瘟和稻曲病流行,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穗頸瘟、稻曲病一旦流行,基本沒有補救措施,各地要立足預防,做到因地制宜、把準適期、科學防治。針對今年的流行態勢,對已破口的水稻,要在破口初期第一次預防的基礎上,于齊穗期對穗頸瘟再用藥一次。對近期破口水稻,要于破口初期針對穗頸瘟等開展一次針對性預防;齊穗期(破口后5~7天)根據天氣情況針對稻瘟病再用藥一次。對9月上旬中后期破口水稻,近期單獨預防稻曲病,破口初期,再主攻稻瘟病等。要統籌其他病蟲,一并打好防治總體戰。要選用對路藥種、用準藥量、用足水量,提高防治質量,保證防治效果。要科學、合理、輪換用藥,選擇綠色安全藥劑,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針對穗頸瘟可選用45%三環·嘧菌酯懸浮劑、40%稻瘟·三環唑懸浮劑、20%稻瘟酰胺懸浮劑、75%三環唑水分散粒劑、9%吡唑醚菌酯微囊懸浮劑、21%春雷霉素·稻瘟酰胺懸浮劑、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等;針對稻曲病可選用18.7%丙環·嘧菌酯懸浮劑、19%啶氧·丙環唑懸浮劑、20%井岡·戊唑醇懸浮劑等。
(1)本網旨在傳播信息,促進交流,多方面了解農藥發展動態,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3)“信息來源:江蘇省農藥協會 農藥資訊網”為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4)本網轉載文章的版權屬于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