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期是多種病蟲集中危害的重要時期,也是防病蟲奪豐收最為關鍵的時期,綜合分析田間病蟲情、氣象條件、品種抗性等穗期病蟲發生相關因素,預計穗期病蟲總體呈中等至偏重發生態勢。做好水稻穗期病蟲害防控,是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奪取秋糧豐收的關鍵措施,各地要切實加強病蟲監測預警,加大防治宣傳指導力度,全力組織打好穗期病蟲防治總體戰,努力將危害損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1 發生趨勢分析
綜合分析全省水稻穗期病蟲發生相關因素,預計以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及稻縱卷葉螟為主的“三病一蟲”總體呈中等至偏重發生趨勢,尤其是穗稻瘟、稻曲病流行風險較大。主要依據有三點:
一是部分地區病蟲基數高。稻瘟病、稻曲病,前期雖受持續高溫影響,苗稻瘟、葉稻瘟在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地區感病品種上發生仍較普遍,部分地區感病品種(如南粳9108、金粳系列、揚農稻1號等)病株率10%~30%,加上連年秸稈全量還田,田間稻瘟病及稻曲病菌源充足。稻縱卷葉螟,8月上中旬,蘇南、沿江地區田間出現五(3)代成蟲峰,據卵巢解剖,以本地羽化為主,峰期畝蛾量200~500頭,高的田塊2,000~3,000頭;百穴蟲卵量100~400頭·粒,高的800~1,250頭•粒。近期蛾量雖然有所下降,但沿江、沿太湖局部地區田間蟲卵量較高,達500~1,000頭•粒,田間卷葉率達1%~5%。此外,蘇南、沿江局部地區褐飛虱蟲量上升迅速,百穴高齡蟲量100頭,為4代偏重以上發生提供充足基數。紋枯病,8月以來受高溫高濕的小氣候環境影響,病情上升快速,近期里下河、丘陵及淮北病穴率普遍達20-50%、病株率10%~20%,重發田塊病穴率50%~90%、病株率30%~50%。
二是破口抽穗期過程性降水多。據氣象部門預報,8月24日高溫解除后,由于高空槽活躍,全省多降水過程,26~27日全省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雨,28~31日全省有中雨,局部大雨;9月上旬中后期和9月中旬前期也將有兩次降水過程??傮w對稻瘟病、稻曲病的流行以及稻縱卷葉螟等“兩遷”害蟲的繁殖為害較為有利。
三是水稻主栽品種抗性弱。全省水稻主栽品種對稻瘟病抗性不強,尤其優良食味水稻等感稻瘟病品種種植比例逐年擴大;加之前中期極端高溫干旱導致病蟲發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加大,水稻生育進程差異大,破口抽穗期不整齊,既增加了易感病生育期遇到陰雨天氣的概率,也利于病蟲的輾轉危害。
2 防治意見
針對今年水稻穗期病蟲發生特點,各地要在加強監測預報的基礎上,強化分類指導,狠抓措施落實,一著不讓打好穗期病蟲防治總體戰。
一要做好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要緊扣“面廣、量足、質高”要求,擴大調查范圍和頻次,增強調查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要做好水稻生育進程,以及“兩遷”害蟲蟲情的監測調查,確保“底數清,情況明”。要充分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病蟲監測設備,提升監測預警的智能化水平。要加強與栽培、氣象等方面專家的聯系,充分發揮水稻創新團隊及專家協作組作用,定期開展趨勢會商,不斷校正預報結果,及時向社會和基層發布,切實做好防治決策參謀。
二要堅持重點突出和科學防治。抓住主要防控對象。要以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主要病蟲為重點,蘇南、沿江地區兼顧褐飛虱,丘陵、沿江、沿海及沿淮地區兼顧螟蟲。抓住防治適期。重點抓好破口初期和齊穗期用藥。對近期水稻即將破口的地區,要根據病蟲情在破口初期組織開展以稻瘟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為主攻對象的防治總體戰。對9月上旬破口抽穗的地區,近期結合稻曲病預防,組織打好以稻曲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為主的防治總體戰;破口初期,再主攻穗頸瘟、稻縱卷葉螟等。水稻齊穗期(破口后5~7天),根據天氣、水稻品種抗性及病蟲發生情況,以穗頸瘟為主再因地制宜開展1次針對性的總體防治。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重發區,如在上述總體戰中不能兼顧,則需單獨開展防治。水稻生產后期,蘇南、沿江地區要根據褐飛虱發生情況,因地制宜打好收關戰,確??刂莆:?。選用對路藥劑。選用2022年省綠色防控產品聯合推介名錄中產品,施用生物藥劑及高效低毒低殘留對路品種。對多種病蟲混合發生田塊,可分別選擇對路藥劑,科學混配,一次施藥,病蟲兼治。要注意安全用藥,慎用三唑類農藥,防止產生藥害。對褐飛虱等已產生抗性的病蟲,需根據當地抗性水平,選擇高效藥劑,盡量選擇復配型藥劑,注意輪換用藥。綜合種養稻田、農?;煸詤^及水產養殖區要注意保護家蠶和漁業安全。
三要強化分類服務和精準指導。水稻穗期是全季病蟲防治最關鍵時期,要切實強化分類指導、精準服務,提高不同類型田塊病蟲防治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和渠道廣泛開展線上線下宣傳發動和技術普及工作,提高群眾防治的主動性和科學性;要組織廣大技術人員深入重點地區和力量薄弱地區開展面對面的指導工作,確保群眾用對藥種,打準時期,科學防控;要發揮各級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群眾科學用藥,綠色防控,減藥控害。要強化稻米質量安全風險管控,加大齊穗后科學用藥和農藥安全間隔期的指導和監督,降低農殘超標風險,保障稻米品質安全。
(1)本網旨在傳播信息,促進交流,多方面了解農藥發展動態,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3)“信息來源:江蘇省農藥協會 農藥資訊網”為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4)本網轉載文章的版權屬于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