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8月10日,2022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在大連召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作“穩中求進超出預期,防范風險再創佳績”的經濟形勢報告,分享了石化行業上半年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總結了“六個新特點”,分析下一步將面臨“兩大不確定性”“兩個壓力加大”和“兩個政策性因素”的挑戰,最后提出要做好下半年石化行業“穩字當頭”應當在“五防”上下功夫。每年的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是石化領域的年度重要會議,傅向升同志的這篇講話對石化行業今年“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和長遠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都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性。特編輯如下,供行業同仁參閱。
各位嘉賓,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剛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的領導就產業政策、發展思路、工業經濟運行、國際商貿形勢等作了很重要的講話,對我們了解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趨勢、“十四·五”重點任務和思路、預判全年經濟走勢、做好下半年的創新發展和穩中求進的各項工作都非常有幫助、很受啟發,也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F在,我受李壽生會長和李云鵬書記委托,重點分享石化行業上半年經濟運行的情況和特點,就下半年石化行業穩字當頭做好經濟運行工作談幾點思考。
1 石化行業上半年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綜觀全球,今年上半年世界政治經濟環境更趨復雜。橫向看:在北美,冷戰思維回潮,霸權和逆全球化加劇,到處炫耀武力,美國通脹高企,經濟衰退加快;在歐洲,英國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連任,北約東擴受阻、另辟北擴,特別是俄烏沖突突發,歐盟能源供應短缺、經濟陷入混亂。當前民怨雖增,但各國政局基本穩定,入冬之時如果能源緊張狀況得不到緩解、價格繼續走高,歐盟的看點將會增多??v向看:俄羅斯深陷俄烏沖突、印度悶聲發財。周邊:東北亞和澳洲復雜性日益嚴峻,韓澳首腦更替、日本前首相被刺,地區不穩定性增加,斯里蘭卡動亂加劇。難點:伊朗核談判未能突破、OPEC+增產困難各異,疫情又出現了新的變異。這種世界局勢的復雜演變,疊加突發的的地緣政治沖突,致使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下行壓力陡增。
國內經濟雖然受到疫情多地散發、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物流不暢等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但中國政府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積極化解困難、疏解瓶頸和堵點,在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深度下跌的極其艱難情況下,實現了5月份跌幅收窄、6月份企穩回升的不易局面,上半年經濟總量56.3萬億元、同比增長2.5%,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中國石化行業和廣大企業上半年全力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穩生產、穩供應、穩增長,按照“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加大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集中力量加快重點項目和重點基地的建設和投產。上半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大大超出了年初的預期,全行業規模以上(簡稱“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13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實現利潤總額7,521.2億元,同比增長24.0%;全行業進出口總額5,157.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具體分析上半年經濟運行有6個鮮明的特點:
(1)上半年的成績單大大超出年初的預期
因為去年石化全行業的營業收入(14.45萬億元)、利潤總額(1.16萬億元)、進出口總額(8,600億美元)都創了歷史新紀錄,年初在研究今年“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目標時,我們認為今年穩增長的壓力很大。一是去年主要經濟指標都是歷史新高,如此高的基數之上再增長,難度系數大;二是去年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產品價格高位運行,今年的產品價格難以繼續不正常的高位,回調的概率很高;三是隨著疫情的好轉、國際市場的供需將逐步恢復正?;?,出口不會繼續大幅增長?;谝陨先c,我們謹慎地認為,今年的主要經濟指標與去年持平就是保住了歷史新高,就是做到了穩字當頭。
而上半年實際交出的成績單:營業收入增長20.9%、利潤總額增長24.0%、進出口總額增長28.6%,這都大大超出了年初的預期!主要因素還是產品價格保持了高位,尤其是2月下旬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大宗原材料價格始終高位運行,支撐了石化產品價格的堅挺。
7月20日召開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和延長石油五大骨干企業座談會和氮肥、磷肥、農藥、氯堿、純堿、橡膠、涂料、染料8家專業協會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以及近期到南京江北新材料產業園、常州濱江開發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平頂山尼龍城調研和召開部分企業座談會,還有從寧波化工區、大亞灣石化區、常熟新材料產業園等部分基地和園區了解的情況,上半年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好成績,中石油、中海油、常熟新材料產業園上半年的業績更加突出。
(2)規上企業的數量大幅增加
截至6月底,石化全行業規上企業的數量為28,500家,與去年同期的26,677家相比增加1,823家;去年底規上企業的數量為26,947家,比2020年底的26,039家增加908家,去年是規上企業數量連續5年減少的情況下首次由負轉正。
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比,規上企業的數量增幅更大。我們認為,與“十三·五”以來全行業加大淘汰落后產能、關停技術水平不高、排放不達標、競爭力不強的企業或裝置有一定的關系,也就是說石化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石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以及裝置的規?;?、大型化和集聚度進一步提升。當然,我們認為還有一個因素是這兩年骨干企業的發展和作用日益凸現的同時,也有一批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管理水平、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都在不斷提高,又疊加價格高企、營業額增加,隨著規模的提升跨入規模以上企業序列。
(3)主要石化產品的產量保持增長
上半年,全國原油產量增長4.0%,天然氣產量增長4.9%,成品油產量增長1.7%(其中汽油增長0.2%、柴油增長15.6%),石腦油產量增長11.5%,乙烯產量增長1.4%,純苯產量增長13.7%,甲醇產量增長0.9%,合成樹脂產量增長1.0%(其中聚乙烯增長9.9%、聚苯乙烯增長5.7%、ABS樹脂增長3.1%),化肥總產量增長3.3%(其中氮肥增長2.6%、磷肥增長2.9%、鉀肥增長9.4%)。尤其是原油、天然氣、化肥產量的穩定增長為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和夏糧的增產豐收作出了重要貢獻。這要感謝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延長石油以及氮肥協會、磷肥協會、農藥協會、鉀肥分會和眾多化肥、農藥等農化產品生產企業的共同努力和所做的奉獻。
(4)石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上半年,石化行業營業收入8.13萬億元,占全國規上工業總收入的12.4%,比上年同期(11.4%)提高1.0個百分點;利潤總額7,521.2萬億元,占全國規上工業利潤總額的17.6%,比上年同期(14.5%)提高3.1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5,157.2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6.7%,比上年同期(14.4%)提高2.3個百分點。由這組數據看出,石化行業占全國工業總量的比例都有較大提升,一是說明石化行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地位日益凸現,穩經濟、穩增長、穩就業的作用更加突出;二是說明石化行業今年上半年的主要經濟指標好于其他工業領域。
(5)三大板塊的占比在發生變化
從石化行業內部細分業務來看,三大板塊的效益情況及其占比都在發生著變化。油氣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2.5%,占行業總收入的8.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6.3%,占行業總利潤的28.9%;營業收入利潤率30.3%。煉油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2%,占行業總收入的30.6%;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5.3%,占行業總利潤的11.9%;營業收入利潤率3.6%?;ぐ鍓K: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占行業總收入的58.8%;利潤同比增長14.1%,占行業總利潤的58.3%;營業收入利潤率9.17%。
再與去年同期作一比較變化更加明顯。油氣板塊: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占行業總量7.4%、今年8.8%,利潤占行業總量15.7%、今年28.9%,營業收入利潤率19.32%、今年30.3%;煉油板塊: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占行業總量31%、今年30.6%,利潤占行業總量20.2%、今年11.9%,營業收入利潤率5.92%、今年3.6%;化工板塊: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占行業總量59.6%、今年58.8%,利潤占行業總量63%、今年58.3%,營業收入利潤率9.61%、今年9.17%。
分業務板塊數據告訴我們,上半年的原油價格高位,推動油氣板塊效益增幅加大,營業收入和利潤的行業總量占比都是上升的,而煉油和化工兩個板塊的占比都是下降的,尤其是對煉油板塊影響更加嚴重(利潤同比下降25.3%);高油價進一步傳導到更下游的化工板塊時,化學品價格也處于相對高位,影響要小一些。這也再次告訴我們,延伸產業鏈,產品結構向著精細化、高端化、功能化發展的方向,是轉型升級的正確選擇。
(6)外貿進出口均呈現量減價增
上半年,石化行業進出口總額5,157.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出口額1,716.4億美元,同比增長24.6%;進口額3,440.8億美元,同比增長30.7%。上半年貿易逆差1,724.5億美元,同比大增37.4%。
出口方面,變化最明顯的是成品油和化肥,為了國內市場保供穩價,上半年成品油和化肥出口是量價齊減。成品油出口量同比減少54.7%,出口額同比減少15.3%;化肥出口量同比減少42.5%,出口額同比減少16.0%。
進口方面,量減價增更加明顯,變化比較大的是:上半年原油進口量減少3.1%,而進口額卻大幅上升57.0%;天然氣進口量同比減少10.7%,進口額同比增長50.4%;鉀肥進口量同比減少11%,進口額同比增長80.3%;化學礦進口量同比減少6.7%,進口額同比增長99.1%??梢妰r格因素對進出口額的影響明顯。
2 下半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
上半年石化行業主要經濟指標遠超年初的預期,有了這份成績單,對全年穩中求進的總目標增添了幾分底氣和信心。但是,還要看到進入5月份以來,石化行業的經濟運行、主要石化產品的價格、市場需求等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我們應當透過這些新的變化,預判下半年國際國內的新形勢和將會遇到哪些新的挑戰。當前看主要有“兩大不確定性”“兩個壓力加大”“兩個政策性因素”。
(1)兩大不確定性,即疫情的持續和俄烏沖突
一是疫情的持續影響。新冠病毒又出現了新的變異,在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出現新一輪暴發,目前全球累計感染人數已超過5.7億,累計死亡人數超639萬,全球的疫情肆虐還在持續。
中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是最成功的,但是,今年3月份以來陸續在深圳、上海、吉林、北京等地散發,對物流運輸、產品鏈供應鏈造成影響,很多省市、園區和石化企業都身在其中,原料不能進廠造成供應緊張,產品運不出去造成庫存積壓,時間短企業生產還可以周轉,而時間長了生產企業將難以承受,尤其是石化產品的特殊性、要求生產的連續穩定,又增加了安全風險。大型企業集團時間稍長一點可以統籌調度,但是眾多中小石化企業供應鏈、產品鏈、資金鏈所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看,4月份影響最嚴重、5月份明顯好轉、6月份繼續向好,但7月份以來安徽、無錫、連云港等地,以及近幾天三亞散發的情況告訴我們,疫情的不確定性一直是存在的,必須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二是俄烏沖突的影響。2月底突發俄烏沖突,當時很多人預測會是一場短暫的、局部的、速戰速決的小規模沖突,3月底將協議停戰??墒堑浇裉煺?個半月了,不僅俄烏沖突還在膠著中,還牽動了美歐。同時,俄烏沖突還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和影響,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資源國,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出口量占全球的約25%,烏克蘭的糧食出口占全球的1/3,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還是鉀肥出口的主要國家,俄羅斯的鎳、鈀出口占比高于40%,烏克蘭是全球稀有氣體的主要供應國,提供了全球70%的氖氣、40%的氪氣和氙氣。
2月底以來,原油、天然氣、糧食、化肥、有色金屬等價格都大幅上漲。俄烏沖突對歐洲的影響很嚴重,歐洲跟著美國制裁俄羅斯就像朝自己的胸口開槍,不僅導致歐元與美元20年來匯率首次平價,而且導致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美國制裁俄羅斯不僅可以多出口石油、天然氣,而且可以從高價中獲利。而歐洲30%的石油、33%的天然氣、50%的煤炭都依賴俄羅斯進口,有的國家比例甚至更高,如德國55%的天然氣和1/3的石油從俄羅斯進口。在歐洲,40%的天然氣是作為化學品生產的原料,巴斯夫路德維希港的化工基地所使用的天然氣中60%作為能源使用,也就是生產蒸汽和發電,而40%的天然氣是生產基礎化學品的原料。在中國,生產合成氨和甲醇的合成氣以及石化產品加氫用的氫氣,主要是以煤為原料,即煤制合成氣和煤制氫,而歐洲及德國等發達地區和國家的合成氣和氫氣主要是以天然氣為原料。所以巴斯夫已多次警告,如果天然氣供應量減少一半,其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路德維希港的生產只能停產。北溪-1號維修恢復供氣后,又有一臺渦輪機需要維修停運,北溪-1號輸氣管線的輸氣量目前只有設計量的20%。如果巴斯夫路德維希港的化工裝置真的停產了,全球將會有多少重要的化工產品和化學材料將斷供?各位可不能忽視俄烏沖突對全球化工產品鏈和供應鏈帶來的影響和斷供風險。
(2)兩個壓力加大,即經濟下行壓力和產品價格波動的壓力
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年尤其是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家國際機構連續幾次下調今年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測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26日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再次將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速下調至3.2%,這不僅遠低于去年6.1%的增速,而且是在4月份較年初的預期下調0.8個點后,再次下調了0.4個點,調降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響、全球通脹、俄烏沖突。這次又同時下調了美國、歐元區等主要經濟體今年的增速,美國下調為2.3%,比上次下調1.4個點;歐元區下調為2.6%,比上次下調0.2個點(其中德國下調為1.2%、法國下調為2.3%、意大利下調為3%、西班牙下調為4%);英國下調為3.2%,日本下調為1.7%。還將中國今年的增速下調為3.3%,俄羅斯將下滑6%,巴西增速為1.7%、南非為2.3%。
聯合國6月底也發布了最新的《2022年中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只有3.1%,比今年1月份的預測值下調了0.9個點。并警告說,因受疫情影響正在恢復的全球經濟可能到了一場危機的邊緣,主要因素是疫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通脹高企、疊加俄烏沖突。特別提醒俄烏沖突對歐洲經濟體影響巨大,能源價格的急劇上漲對歐盟造成嚴重沖擊,歐洲經濟已經“實際停滯”。
世界銀行、歐洲中央銀行、美聯儲、高盛等都相繼對今年全球經濟表示擔憂。中國經濟年初定的預期目標是5.5%,上半年的增速是2.5%,若確保全年5.5%的目標,下半年的增速須在6.8%左右,可見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壓力之大。中央政治局7月28日會議強調,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二是產品價格波動的壓力加大。去年大宗原材料和主要石化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個別產品的價格更是高得離譜。去年12月和今年一二月份部分產品價格稍有回調。2月底突發俄烏沖突,把油價直接推升了約50%,3月上旬布倫特油價曾短暫突破139美元/桶,之后布倫特油價一直在110美元/桶以上,上半年布倫特均價107.6美元/桶、同比上漲66%,最近一直在100美元/桶以下波動。
油價的波動直接影響著其他大宗原材料、基礎化學品和糧食等價格震蕩。進入5月份以來,原油及其主要石化產品的價格開始下跌,6月份價格下跌更加明顯。據統計,6月份價格環比、同比雙下跌的多、上漲的少。雙下跌的產品就有:電石、金紅石型鈦白粉、甲醛、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烷、丁辛醇、乙二醇、間苯二酚、環氧丙烷、雙酚A、醋酸和醋酐、醋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甲酯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辛酯、有機硅單體、聚氯乙烯5型樹脂、ABS樹脂、環氧樹脂、純MDI、聚碳酸酯、尼龍66等;波動大的有1,4-丁二醇、雙酚A、有機硅單體、環氧樹脂、純MDI、聚碳酸酯以及新能源電池用材料金屬鋰、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磷酸鐵鋰、磷酸鐵、六氟磷酸鋰和電解液等??梢?,下半年原油及主要石化產品價格波動的壓力將加大。
(3)兩個政策性因素,即能耗控制和出口政策
一是能耗控制政策。首先,籠統地將石化產業列為“兩高”是不科學的。我們參加很多座談或到多地調研,很多企業都在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石化產業被籠統地列為“兩高”受到各種限制。
從重要性和現狀來看,石化產業首先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收入占規上工業總量的12.4%、利潤占規上工業總量的17.6%。不僅農業增產豐收、人們衣食住行離不開石化產品,疫情防控、病患救治離不開石化材料和產品,高端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和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更離不開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及其復合材料,離不開高性能密封材料和特種耐高低溫材料。
當然,當前石化產品的生產主要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為原料,以化石資源為原料,其二氧化碳和廢棄物排放量自然就高于第三產業,可今天世界的石化產業、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石化產業都是如此。正因為美歐日等是石化強國才奠定了他們經濟強國、制造業強國,甚至軍事強國的堅實基礎和強力支撐。
眾多企業強烈呼吁:不能籠統地將石化產業列為“兩高”,這不僅不科學,而且會直接影響到我國強國目標的實現。如果將電石、燒堿、純堿、硫酸、合成氨、甲醇、電石法聚氯乙烯等這類產品列為“兩高”,我們贊同;但是,把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電子化學品、高端膜和高性能纖維材料等也列入“兩高”是不科學的,甚至是錯誤的。
其次,能評時間長嚴重影響著新項目的開工與進度。我們在調研中內外資企業都有訴求,能評時間長影響的不僅僅是項目的開工,耽誤的是工期,錯過的是機遇。有的企業建設項目因能耗指標停建8個月,本來是去年投產的項目延期到今年9月,投產之時即錯過了產品價格的黃金時期。一家跨國公司訴求,他們擬利用現有廠區、增資3.1億元擴建產能,但這一為電子行業配套的高純氣體被視為“兩高”項目,無法獲得能耗指標;另一個項目是增資1.6億元建設為半導體配套的高純度液氮,同樣被視作“兩高”項目,能耗指標無法獲得,致使項目自去年11月份被要求停工,至今年7月14日座談會時尚在無望的等待中。
能耗控制、節能降碳的工作我們堅決支持。但我們一定要真正地、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的發展理念,真正地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要切實把黨中央、國務院“不能層層加碼、不能一刀切、不能運動式”的要求落到實處,應科學監管與決策;要切實把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委已經印發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的明確要求落到實處,在新項目的能耗控制和能效評審中科學執行;要切實把中央經濟工作會“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計入能耗總量”的新精神和科學要求落到實處,在新項目的能耗控制和能效評審中盡快落地。
二是出口政策。有些出口政策已經約束了現有產能的充分發揮,矛盾突出的是成品油和化肥的出口。
關于成品油出口政策,一方面,我國煉油產能相對于國內成品油市場是過剩的,而國內化工新材料和有機化學品每年都有大量進口,所以我國石化產業是一個結構性過剩的狀態。近年來,我國成品油的生產、消費與出口情況是:2018年產量3.6億噸、消費量3.19億噸、出口4,608.1萬噸,2019年產量3.6億噸、消費量3.1億噸、出口5,537.6萬噸,2020年產量3.3億噸、消費量2.9億噸、出口4,574.3萬噸,2021年產量3.57億噸、消費量3.19億噸、出口4,033.2萬噸。今年上半年成品油產量1.77億噸、消費量1.66億噸、出口1,190.7萬噸,出口量同比下降54.7%,與往年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如此一來,大量已建成的煉油產能不能充分發揮效能,今年上半年煉油裝置的產能利用率只有71%,與世界90%的平均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從上到下都在強調“穩增長、保增長”,已建成的生產裝置產能充分釋放、效能充分發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穩增長,已建成的生產裝置限產是最大的資金浪費和資源浪費。
另一方面,國際市場因受疫情和突發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成品油價格居高不下。美國、印度等國家的煉油裝置是開足了馬力、到國際市場上賺取外匯,而我們卻要控制出口、把高價的國際市場拱手讓與別人,造成國內現成的產能大量閑置,而且完美錯過縮小大量逆差的大好時機。很多企業家不理解,很多經濟學家也不理解。企業呼吁,在確保合理庫存、確保國內市場供應的前提下,應該支持技術水平高、能效水平高和排放低的先進裝置和優質產能開足馬力、到國際市場獲得利潤,不僅改善企業運營質量,而且是最有效的穩增長!
關于化肥出口政策,今年上半年的化肥出口因為執行新的“法檢”政策,出口量大幅下降。在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居高不下時,上半年尿素只出口33.3萬噸(折純),同比下降70.1%;磷酸一銨實物量出口87.6萬噸,同比下降53.8%;磷酸二銨實物量出口129.8萬噸,同比下降59.7%。上半年,磷酸一銨出口均價805.1美元/噸,同比上漲74.4%;磷酸二銨出口均價771.8美元/噸,同比上漲56%。
為了保春耕用肥,廣大化肥企業克服原料煤漲價、電價上調、物流不暢等各種困難,開足馬力,甚至犧牲國際市場高價的利潤,全力以赴保春耕、做好國內保供穩價,為今年夏糧增產豐收作出了重要貢獻??墒瞧髽I希望,在國內用肥淡季應該允許企業在合理庫存、確保國內供應的前提下,技術先進、單耗低、排放低、能效高的企業和裝置做一些淡季出口,不僅充分釋放企業生產裝置的產能,減少庫存、資金占用,改善企業運營質量和企業效益,而且也是為工業經濟和國民經濟穩增長作貢獻。
以上分析了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將面臨的主要挑戰,可見下半年不確定性因素和國際環境更趨復雜,石化行業下半年的下行壓力將更大,但是下半年也有許多新的機遇。我們把挑戰和困難考慮得更嚴峻一些、分析得更透徹一些,為的是未雨綢繆、準備得更充分一些。我國下半年宏觀經濟增長將好于上半年是可以肯定的,疫情精準防控的經驗也日益豐富,宏觀政策著力擴大內需積極作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將進一步提高,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將進一步鞏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這都是我們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底氣和信心所在。
3 下半年穩字當頭再創新佳績
時間已經過半,有了上半年的成績單在手,確實對實現全年任務目標多了一份信心。但面對疫情還在持續、俄烏沖突還在膠著、下游成本持續增加、市場萎縮難以提振等一系列新挑戰和新矛盾,我們預判石化行業下半年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可能會低于上半年,但實現全年穩中求進的總目標是有底數的,對全年再創新佳績是有底氣的。
做好下半年經濟運行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要求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央政治局對經濟形勢的科學預判和下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繼續深入推進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布局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加大世界一流企業和世界一流石化園區的培育力度,加大國際視野企業家隊伍和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培育力度,突出重點,抓主要矛盾,向著石化強國的目標扎實邁進。
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下半年穩字當頭須重點在“五防”上下功夫:
(1)防供應保障不力
中央政治局再次強調,要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保供應鏈安全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更加關注的重點,去年的“一船難求”“一柜難求”更加劇了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今年突發的俄烏沖突,全球糧食供應以及化肥、有色金屬和特種氣體供應都受到影響。尤其是歐洲跟著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使歐洲更是深受原油供應緊張、天然氣短缺之苦,因為供應鏈,尤其是全球供應鏈建立之后,再重構的過程不僅是復雜的,且重構的時間還很長。俄烏沖突發生以后,歐洲是在千方百計地尋找俄羅斯能源替代方案的前提下,最后才將能源列入制裁清單達成一致。即使這樣,估計真正擺脫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依賴也是兩年以后的事了,即將來臨的這個冬天歐洲將是十分寒冷的。
中國供應鏈的安全尤為重要。一個是能源安全,因為中國還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發展是第一要務,而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能源安全具體到我們行業就是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的供應安全;另一個是農業安全,因為中國目前仍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老百姓的飯碗能不能端穩、端牢是頭等大事,農業安全具體到我們行業就是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的供應安全,直接關系到農業的豐產豐收和“菜籃子工程”。
今年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等能源化工公司共同努力,在全力保老油田、老氣田穩產的基礎上,加大陸上和海上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力度,儲量和產量都不斷增加。上半年原油產量再次同比增長4%,天然氣產量連續5年增產100億立方米的基礎上同比增長4.9%,成品油產量同比增加1.7%。6月份,原油對外依存度下降到71%,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下降到39.7%,為我國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保糧食安全,尤其是俄烏沖突發生以后,為保春耕用肥用藥,企業及氮肥協會、磷肥協會、農藥協會和鉀肥分會齊心協力,特別是化肥農藥生產企業,按照工信部、發改委的要求,克服重重困難保生產,承受上游原料高價,犧牲國際市場高價,全力做好國內市場的保供穩價,為春耕和夏收夏種作出了很多犧牲和重要貢獻!
下半年保供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冬季天然氣的保供不容忽視,成品油保供是經濟命脈的重要保障。再過兩個月就是秋收秋種的季節,農用化學品的保供一刻都不能放松。能源化工公司和化肥、農藥等農化產品生產企業,都要以國家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的大局為重,視保生產穩定、市場供應穩定和價格穩定為己任,全力以赴保障國民經濟所需和農業生產所需。
當然,能源保供方面,我們在做好老油氣田穩產、新油氣田建設的同時,應繼續堅持“常規”“非常規”并舉、陸相和海相并重,加大增儲上產力度,加快創新與新技術應用,確保今年原油產量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突破2200億立方米。能源化工企業希望國家在財稅政策方面加大對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對非常規油氣勘探開采新技術研發創新和新技術新設備應用,以及二氧化碳驅油工業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大儲氣能力和設施建設,理順成品油出口、消費稅征收和進口氣價格倒掛問題。
糧食安全方面,化肥等農化企業開足馬力為秋收秋種保供穩價,同時希望國家協調化肥用煤長協及其用氣、用電和物流,以及鉀肥企業走出去等價格和政策的支持,并且在確保國內供應和穩價的前提下,支持化肥企業季節性出口,以調節庫存、減少企業的資金占用。
(2)防產品鏈供應鏈風險
由于我國“多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稟賦,長期以來原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都較高,自2018年以來原油對外依存度一直高于70%,且高端聚烯烴、高端膜材料、高純電子化學品、高純試劑等對外依存度也較高。
“十三·五”以來,我們把握世界石化產業的發展趨勢,也是為了提升我國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的市場競爭力,加快建設以輕烴為原料的烯烴及其聚合物和有機化學品產業鏈,最典型的就是乙烷裂解制乙烯和丙烷脫氫制丙烯。但是與北美頁巖氣革命成功以后乙烷資源豐富、海灣地區石油伴生氣資源豐富不同,我國的乙烷資源和丙烷資源都嚴重缺乏。“十三·五”期間本想開展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示范,而所需乙烷原料只能依賴美國進口,鑒于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最終從20多個申報項目中只選取了中石油巴州和長慶的兩套原料自主的裝置列入示范,這是基于供應鏈安全的長遠戰略考量。
我2018年帶隊參加世界石化大會期間,曾與路易斯安那州經濟發展部專門探討過從美國進口乙烷在國內建烯烴裝置,國際商務執行主任柯林斯先生告訴我們,當時的美國可供出口量很少,因為美國自己新建的烯烴都是乙烷裂解工藝,自己還不夠用。此外,乙烷出口需要專用管道、碼頭和專用運輸船,建設周期很長,所以依賴美國原料供應的風險大。
丙烷脫氫制丙烯所需的丙烷不僅美國可供應,海灣地區出口量也較大,供應的渠道還不算單一、受限。但我國資源稟賦決定了所需丙烷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存在國際市場或供應方價格高低的制約,近幾年我們已經體會到價格的被動了。丙烷脫氫制丙烯生產裝置我國已投產二十幾套,已形成的產能約占我國丙烯總產能的20%,目前看原料丙烷的供應和價格問題已開始顯現。
近年來,隨著裝置的接續投產,丙烷的進口量逐年增加,已由2018年的1,345.8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1,914.6萬噸。近幾年進口價格:2020年全年均價434.2美元/噸;2021年全年均價656.1美元/噸,同比上漲51.1%;今年上半年均價上升到850.0美元/噸,同比再上漲48.1%。今年3月沙特阿美出口丙烷價格上調120美元/噸,達到895美元/噸,折合成人民幣到岸價約 6,500元/噸,對應的丙烯成本和售價已經陷虧損狀態,今天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的效益已大不如前。
2021年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新投產6套,合計產能327萬噸/年,今年還有600多萬噸/年的新增產能將投產。據統計,擬建和規劃建設的丙烷脫氫制丙烯產能還有1,300萬噸/年,預計到明年我國丙烷脫氫制丙烯的總產能將超過2,000萬噸/年,下一步丙烷的供應緊張局面將會進一步加劇。
所以,原料的穩定供應及其經濟性、安全性不容忽視。目前看還有鋰資源,隨著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用碳酸鋰、磷酸鐵鋰、六氟磷酸鋰等電極材料產能的不斷擴大,以及三元電池材料用鈷和鎳、錳等有色金屬資源,其供應鏈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3)防投資擴產沖動
“十三·五”以來,世界石化產業迎來了一個新的景氣周期。去年受疫情散發、物流不暢等多重因素影響,石化產品價格持續高位,尤其是基礎化學品的價格幾乎都創出了歷史新高。去年的石化企業可以說躺著就在數錢,這就讓很多企業產生了新的投資沖動。
石化聯合會產業發展部做了一個統計,不包括上游的油氣勘探項目,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現代煤化工,以及基礎化學品和精細化學品等在建項目有387個,總投資超過1.9萬億元。將于今年年底投產的就有157個項目,涉及投資8,641億元。這些在建的項目建成以后將新增PX產能1,239萬噸/年、PTA產能3,060萬噸/年、純堿960萬噸/年、尿素256萬噸/年、聚氯乙烯18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440萬噸/年、煤(甲醇)制烯烴220萬噸/年、1,4-丁二醇1,085萬噸/年、PBAT+PBS+PGA可降解材料產能265萬噸/年、磷酸鐵鋰200萬噸/年。這里還沒有把石腦油和乙烷裂解制乙烯、丙烷脫氫制丙烯、合成氨、燒堿、合成樹脂、工程塑料、涂料、輪胎等項目全部列出來。這已經夠驚人的了吧!
如果我們再看看中國主要石化產品的產能占世界總產能比例這張表,會不會更驚訝?乙烯產能4,204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20.4%;聚乙烯產能2,836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21.3%;丙烯產能5,094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33.5%;聚丙烯產能3,216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33.6%;聚氯乙烯產能2,587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18.5%;PX產能3,159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47.1%;醋酸產能950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46.1%;乙二醇產能2,081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42.6%;1,4-丁二醇產能225.4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66%;己內酰胺產能539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61.6%;尼龍6產能573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53.5%;甲醇產能9,674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71.1%;聚碳產能248.8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38.5%;鈦白粉產能460.8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54.8%。
新的投資項目一定要布局在石化基地或規范的化工園區內,對于產業基礎好、集聚度高的補鏈延鏈項目可以優先,而對于已經產能過剩的產品應嚴控新增產能,對于產業政策明確規定的要嚴格執行。如未列入《布局方案》的新建及改擴建煉油、新建乙烯、新建PX項目需經國家核準,未經核準一律不得開工,更不得辦理違規項目核準(備案)、用地、環評等審批手續。今年開始新建項目還要貫徹執行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研究制定的能效標準,已明確要求:“十四·五”末基準水平以下的產能基本清零。所以,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的項目就不要開工了,努力做到能效標桿水平及以上,否則將面臨建成投產之時即列入被淘汰之列。
(4)防資金占用過高
“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年初,我們針對上一年度經濟運行存在庫存高、應收高、利潤低的“兩高一低”現象,在與行業同仁研究新一年重點工作時,專門強調了“壓庫存、減應收、增效益”的問題。經過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庫存和應收賬款狀況得到一定的改善,全行業運營質量和效益也有所提升。但是,深入分析今年上半年的運行情況,尤其是3月份以來新冠疫情多地散發、物流嚴重受阻,造成上半年庫存和應收賬款都再次上升。
上半年,全行業虧損面23.6%,與去年同期比擴大了3個點;全行業虧損企業(下同)虧損額73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0.3%;上半年全行業存貨資金同比增長30.1%(全國規上工業總庫存增長16.1%),應收賬款增長13.4%(全國規上企業總應收增長13.6%);存貨與應收賬款相加占全行業營業收入的38%,是全行業利潤總額的4.1倍。
油氣板塊因高油價的利好,上半年虧損面同比縮減2.3個點,虧損額下降48.2%,但存貨資金增長4.3%,應收賬款增長17.6%,庫存與應收賬款相加占油氣板塊營業收入的19.6%、占油氣板塊利潤額的64.8%。
煉油板塊每百元營業成本上升2.25元,上半年虧損面同比擴大5.3個百分點,虧損額增加191.7%,存貨資金增長44.1%,應收賬款雖下降1.2%,但庫存與應收賬款相加占煉油板塊營業收入的29.4%,是煉油板塊利潤額的8.2倍。
化工板塊每百元營業成本上升1.49元,上半年虧損面同比擴大3.3個點,虧損額同比增長84.3%,存貨資金增長26.6%,應收賬款增長16.5%,庫存與應收賬款相加占化工板塊營業收入的42.7%,是化工板塊利潤額的4.7倍。
從三大板塊的情況看,庫存和應收賬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全行業存貨資金增幅比全國規上工業存貨總額的增速高出14個點,煉油板塊的庫存資金增幅更大、占比也更高,說明全行業,尤其是今年煉油板塊防范庫存和應收賬款風險的任務更加艱巨。
下半年各企業要組織專人進行分析,既要分析庫存和產成品資金的構成,也要分析應收賬款的賬齡,然后研究制定“壓庫存、降應收、提效益”的具體方案,嚴控庫存和產成品資金占用過大,尤其是應收賬期過長的風險。把庫存和產成品量控制在合理區間,把應收賬款風險降到最低,持續改善資金占用,不斷提升資金的周轉和效率,不斷改善企業的運營質量和效益。
(5)防安全生產隱患
自全行業開展“安全提升行動”以來,尤其是2018年河北張家口“ 11.28 ”和2019年江蘇響水“3.21”兩起特別嚴重的爆炸事故發生以后,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更加重視安全生產,通過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全行業和各企業的本質安全及綠色發展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2020年和2021年石化企業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產形勢相對穩定。但是,今年上半年安全生產的形勢又嚴峻起來。6月份就發生了3起社會影響較大的安全生產事故,最嚴重的是6月16日蘭州新區秦川精細化工園區一家生產農藥中間體企業的污泥干燥車間發生爆炸,造成6人失聯、8人受傷;另兩起是6月18日上海石化乙二醇裝置發生火災,造成1死1傷;6月8日茂名石化一動力泵泄漏引發爆炸,造成2人失聯、1人重傷。
這些事故的發生,暴露出的共性問題除了安全意識需要增強、安全管理需要強化外,還有就是老舊設備長期運行存在的安全隱患風險辨識不足、排除不及時,也暴露出有的企業員工安全預案不掌握、安全操作不熟練,一旦遇到泄漏事故的發生,不能及時排除險情、阻斷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進步,石化企業和化工生產過程實現本質安全是可能的。首先是全員安全意識的提高,企業內真正形成人人重視安全、人人為安全負責的濃厚氛圍和責任意識,每一位員工要發自內心的“我要安全”、而不是“要我安全”,只要每一位員工都做到了安全工作“時時不松懈、處處不麻痹”就會避免很多事故的發生。其次是規范操作非常重要,美國著名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的統計法則告訴我們,每300次不規范操作,就可能造成29次輕傷事故、1次重傷或死亡事故,可見嚴格按操作規程的規范性操作是避免事故發生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們再細細的想一想,在我們周圍有多少事故是因為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帶、不放警示牌、有毒氣體置換不檢測、不戴防護面具等等不規范操作造成的?再次就是熟練掌握應急預案和熟練操作,科學地認識和客觀地看待石化生產過程,有時事故是難免的,一旦發生事故我們一定要掌握科學救援的預案和方法;一旦物料泄漏或者發生火災,我們首先應及時辨識是什么物料?哪個閥門?在及時、準確判斷的前提下,及時采取措施,該關閉的閥門及時關閉,該滅火的用對滅火劑和正確的方法。如此一來小事故就不會引發大事故,就不會造成大的損失和嚴重的影響。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智能工廠和智慧園區的建設。對重大危險源和重點監控的危險工藝、危險產品,通過高空瞭望、視頻或溫度、壓力的異常變化實施24小時實時監測,遇有異常情況及時預警、及時排除,很多事故就可以避免。如果響水化工區當時建成了智慧園區的話,“3.21”爆炸事故就可能避免;如果張家口盛華氯乙烯氣柜的壓力顯示快速下降能及時排除的話,“11.28”爆炸事故也就不會發生。所以說本質安全是可以實現的。
同志們,在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不確定性因素陡增的挑戰面前,石化行業上半年取得了遠超年初預期的不易成績,為實現全年穩中求進的總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半年還會出現新的情況和新的矛盾,但回升向好的趨勢將繼續鞏固,只要我們把困難估計得更多一些、應對措施更充分一些,只要我們勇于面對挑戰、不懼困難、共克時艱,只要我們沉著冷靜、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地做好自己的事,相信今年的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將創造新的業績,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將書寫新的歷史篇章!謝謝大家!
(1)本網旨在傳播信息,促進交流,多方面了解農藥發展動態,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3)“信息來源:江蘇省農藥協會 農藥資訊網”為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4)本網轉載文章的版權屬于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